汽车物流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汽车物流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2025汽车物流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16:22 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

  

  4月17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承办的“2025汽车物流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荣出席并致辞。

图片

  马增荣在致辞中表示,以中国制造为引领的国际汽车产业新格局为全球汽车市场发展带来新局面,引领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趋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是,新格局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美国最近出台的极端关税政策,对包括汽车产品在内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都形成了严峻的干扰和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需要积极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度时艰,缓冲冲击,稳定局面,共建国际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此次会议恰逢关键节点,希望国际汽车物流同仁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莫测,突发事件不断,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逻辑没有变。我们坚信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仍会在逆境中崛起,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就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风向标,从市场端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为74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7.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超过了40%。新能源汽车在需求上表现十分稳定;从产品端看,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效率优化以及智能驾驶等功能的普及,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主流纯电乘用车多款车型续航里程已经突破了600公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在国际市场上,欧洲多国设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政策驱动与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形成合力。在国内市场上,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传统车企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趋于多元化,新能源汽车进入到从政策依赖到市场驱动的新阶段。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逐渐形成。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其供应链体系也在深度重构。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端来看,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得其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锂、钴等关键资源布局向可持续化方向倾斜,动力电池领域形成材料、电芯回收闭环生态,新能源车辆一体化压铸车身等工艺革新,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从下游的新能源车服务端来看,充换电基础设施与储能、光伏等能源网络加速融合,形成车、桩、网协同模式,汽车供应、生产、消费、服务全链条的体系在不断发展。更多的科技公司、能源巨头正在与主机厂深度合作,共建新生态。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从汽车产品的单一竞争向硬件加软件加服务的全链条价值实现转变。
  三是中国汽车出口逐渐形成国际汽车产业新格局。近年来,伴随中国汽车技术的提升和成熟,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销售量日益增长。一方面出口量大幅提升,从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开始了跨越式发展,从100万辆的出口规模到2024年的641万辆出口量,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已经从自产自销逐步转向全球化销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的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在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新格局下,中国汽车产业链已经开启了纵深出海的战略新阶段。中国车企和电池等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海外建厂,建立本地化体系,以应对跨国运营中的制度壁垒、基础设施落差和文化认知差异,逐渐构建区域制造和全球调配的产业网络,有效提升了全球供应链韧性。中国汽车的崛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破,正在深刻地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和竞争格局,其影响已远超单一市场范畴,成为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转型的新动能。
  四是国际汽车物流的良好基础是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的坚实力量,同时也是汽车产业全球化运作的关键支撑。以安吉、长久、一汽物流、东风物流、长安民生为代表的国内汽车物流企业,在原有物流服务和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在提供国际物流服务过程中快速成长,依托中欧班列海运专线、国际道路等运输通道,加大国际车辆滚装船等装备的投入,快速布局海外仓和运营网络,确保了中国汽车在出口和出海时的物流与供应链稳定。同时,中国汽车物流企业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强与海外的码头、国际物流企业合作和交流,逐步构建起覆盖海外仓、港口、干线、目的地市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为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当然,在中国汽车国际化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进一步扩大原有的发展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推动汽车国际物流发展。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汽车物流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书记赵方宽,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四级调研员刘可,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分会名誉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沈进军,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会长林有来,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Nadia Bouhafs,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高级研究项目官员袁方唯,墨西哥驻华使馆商务参赞SANTIAGO TOLEDO TEJA,墨西哥驻华使馆投资推广专员David Iván Trujillo Solís,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法兰德斯大区商务领事Frank Van Eynde,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投资总监张晓赟,菲律宾驻上海总领事馆菲律宾投资贸易中心(上海)副领事(商务)兼负责人Jojie Dinsay,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Viktor Liozov,波兰投资贸易局副主任Arkadiusz Tarnowski,波兰投资贸易局首席代表Andrzej Juchniewicz,德国莫索夫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与服务部门执行董事/欧洲整车物流协会(ECG)主席董事Wolfgang Göbel,ECG执行董事Frank Schnelle,分会当值会长、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庄菁雄,分会轮值会长:北京长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薄世久,一汽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巍,东风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戈;中物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原货运部主任韩伯领,中汽中心中汽政研产业政策与国际化研究部高级总监沈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分会特邀顾问一汽物流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邱枫,分会常务副会长: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世康,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延春,北京交通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张晓东教授;分会副会长:中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张振鹏,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赫宏,文诚恒远(天津)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牧;分会副会长京东集团京东产发副总裁、物流招商部总经理钱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肖书怀,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专职副会长李艳东,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秘书长宋夏虹,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特邀国际顾问Louis Yiakoumi,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高级顾问付建等。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球的知名跨国汽车集团、国内优秀汽车自主品牌、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物流等240多家企业的700多名代表参与。


责任编辑: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